干部教育培训中心

联系电话:023-6510 2158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86-8083-9880

北碚区抗战文化教学基地

发布日期:2021-11-05浏览次数:
  抗战时期,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,北碚成为陪都的迁建区。由于避敌机轰炸,国民政府各院、部、局多迁至郊区和迁建区。当年来北碚的国民政府中央部级以上单位13个,下属中央局处级单位30多个,对北碚建设影响极大。然而影响最大、规模最盛的还是当年大量涌进北碚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,和一大批赫赫有名的文化教育名人。老舍先生之子、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,在他那篇饱含深情地缅怀北碚的文章《第二故乡的梦》中写到:“那时的北碚是个小城。城中心靠着嘉陵江,其规模也就是三五条小街吧。它的精彩之处,并不在城中心,而是周边。周边散布着无数文化教育机构,都是由北平,由上海、由华东,由华南搬来的,里面住着一大批赫赫有名的文化人,说他们是全国的思想精英一点也不为过。”“全国的精英一下子集聚在祖国西南的一个小镇,在历史上很罕见,这就是抗战!”
北碚区抗战文化教学基地

  当时迁驻北碚的科研机构有:国立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,植物、气象、物理、心理研究所,经济部中央工业实验所,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、中央地质调查所、经济部矿冶研究所,以及晓庄研究所、乡村建设研究所,中国西部科学院,西部博物馆等22个研究单位。

  迁驻北碚教育院校有国立复旦大学、江苏医学院,国立歌剧学校、戏剧专科学校、社会教育学校、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、中国乡村建设学院、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、勉仁书院、育才学校、国立二中、国立重庆师范学校等20余所大中专院校。

  迁驻北碚的文化新闻机构有: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办公处、中山文化教育馆、中国辞典馆、国立编译馆、国立礼乐馆、正中书局、中苏文化杂志社、教育部民众读物编审委员会,新华日报北碚发行站、复旦新闻馆、文摘出版社等30余家单位。

  抗战八年,寓居北碚的文化名人甚多,出了数以千计的文艺作品,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厚的一笔。主要有:长篇抗战小说11部,其中包括老舍的《四世同堂》、《火葬》靳以的《前夕》和路翎的《财主的儿女们》、《饥饿的郭素娥》等;短篇小说、散文诗集53部,多幕和独幕剧43个,其中有洪深的《包得行》、《鸡鸣早看天》,老舍的《张自忠》,老舍与赵清阁等合作的《桃李春风》、《王老虎》,夏衍的《水乡吟》等;电影10部,其中有阳翰笙的《塞上风云》、《草莽英雄》,夏衍的《复活》,孙瑜的《春到人间》、《火的洗礼》等;文论专著23部;其中有吕振羽的《简明中国通史》、侯外庐的《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》、《中国古代社会史论》,梁漱溟的《中国文化要义》,傅振伦的《中国史学概论》等;至于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上的诗词歌赋及散文无法统计。代表性的有:陶行知的散文和诗歌,他一生留下千余首诗,在北碚创作的占三分之一;冯玉祥曾长住在缙云山作诗绘画,为国募捐;郭沫若在北碚写有20多首诗;胡风、艾青都在北碚写有诗文。陈树人诗“大峨眉又小峨眉”流传最广,为缙云山增添了“小峨眉”的美名。作家梁实秋,住北碚“雅舍”,在重庆《星期评论》上发表小品文章后,编辑成《雅舍小品》文集,在台湾出版,中英文本已再版300多版,发行全世界,号称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,就有《雅舍小品》。

  北碚区教学基地的主要教学参观点有:卢作孚纪念馆、西部科学院、四世同堂纪念馆、雅舍、北碚公园、复旦大学旧址、张自忠纪念馆、晏阳初纪念馆、抗战荣军院 、陶行知纪念馆、汉藏教理院等。



联系我们

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

重庆大学A区公共管理学院

重大公共管理学院干部培训网

组织部指定干部培训网

方案申请

重庆大学干部培训官方微信官方微信

重庆大学干部培训官方微博官方微博